来源:夏河县图书馆
一路有你,一路成长
2021年7月5日下午,由甘肃省夏河县文旅局和天津市南开区文化局共同主办,夏河县图书馆和天津市南开区图书馆文化馆联合夏河县拉卜楞藏民小学在县图书馆三楼中关村教育基金会捐建的数字国学馆共同承办“新生活、新奋斗、新起点”雕版印刷主题公益培训。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是主要的传统印刷术,它凝聚着中国纸术、制墨术、墨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开了技术上的先河,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
此次培训20多名小学生到馆亲身体验这门精湛的传统技艺。培训之前南开区文化馆的刘刚老师为孩子们讲解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带领孩子们观看了关于介绍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及技艺赏学课程,让孩子们更为具体地认识雕版印刷。
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现场采用演示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刘老师演示和教学指导下,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雕版印刷制作:上墨、滚墨、铺纸、印刷、起纸……尽情体验雕版印刷技艺带来的乐趣。大家非常高兴,兴奋之情无以言表,一幅幅生肖画、古诗词作品跃然纸上,他们积极主动的样子感染着现场每一位工作人员。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和做事的认真态度。孩子们希望图书馆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古代文明,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链接
雕版印刷是古籍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2006年,雕版印刷技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复杂,总共有20多道工序。大致可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备料,即备纸、备板、备墨;二是雕版,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三是刷印与套色,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四是装帧。
唐咸通九年(868年)刊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此件作品是现知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印本,从雕印文字整齐和扉画流畅推察,显然已经不是雕印技术开始阶段的作品。
1906年—1908年,英国人斯坦因劫自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扉画内容是释迦于祈树给孤独园在弟子、菩萨和护法天王、天人簇拥下,为须菩提说法的场面。
扉画后经文
卷末刊“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一行。